這樣的企業有地域方面的特點嗎?還是說跟企業的規模有關系?
在產業升級方面,咱們在石油套管設備這方面已經是最豪華的了,產品的檔次也在提高,但提高得還不夠快,前一陣主要是練內功,降成本。提高質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只有寶鋼和另外一家鋼廠做成功了,一般都花了10到20年。國有企業的老板換得很快,換一個老板,企業的路就不連續走,好多都是半途而廢。現在石油套管虧損比較厲害,這跟它們豪華裝備比較多,但是產品檔次比較低有關系
因為整個經濟不好,固定資產投資下降,房地產投資下降,所以造成石油套管需求出現了負增長。很多負債率比較高的民營鋼廠就可能要破產。

基本上沒有。因為有三十年的發展經驗,在擴大規模,低成本擴張方面,做得比較好,在賺錢比較容易。第二,國際化專業的問題是什么?就是的發展特點是計劃項目權力很大,把政府搞定就可以了,而國外政府都是弱勢者,選舉一會兒就換掉了,非政府組織、環保組織、當地老百姓的話語權比較大,企業沒有跟這些人打交道的經驗。在石油套管去產能化好幾年的情況下,目前在產業升級方面有沒有做出顯著的進步?
很多石油套管企業也開始提“走出去”的戰略,目前在這方面,有沒有成功企業的范例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