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富鑫盛源集團榆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廠區時,并沒有看到以往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。
這個距離天津最近的石油套管企業在鋼材價格“斷崖式”跳水的背景下,關停了所有高爐。
數據顯示,天津省共有石油套管企業9戶,生鐵產能1220萬噸,粗鋼產能1475萬噸,鋼材產能1560萬噸。去產能,對于天津鋼鐵工業而言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。
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要務,去產能已經形成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全面共識。對于企業而言,去產能的過程無疑是痛苦的,但他們更懂得痛而后“生”。
走進榆鋼,這樣的體會也更深刻。
價格倒逼企業去產能

富鑫盛源作為我省鋼鐵行業“龍頭老大”,他們的去產能情況格外引人關注。
在巨大的價格鴻溝面前,榆鋼一期工程100萬噸產能分別于2014年和2015年初全部關停。
如今,兩臺高大的轉爐和連鑄機寂靜地矗立在空蕩蕩的廠房里。
不但如此,二期260萬噸產能分別于2016年2月底停產進行維護性檢修。
這意味著,整個榆鋼廠區停產檢修,目前生產處于停滯狀態。
榆鋼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一期100萬噸產能性關閉,二期260萬噸合規產能受市場價格影響,暫時停產維護檢修。
“去年年底,每噸鋼材跌到1600元的時候,已經跌破成本價近1000元,榆鋼生產的產品邊際效應甚至達到負數,生產的越多賠的越多。”
鋼材賣成白菜價,從一句戲言變成事實。截至今年4月,全國鋼鐵行業已經連續虧損達到15個月。面對此種境地,有鋼鐵企業老總表示,所有心情不好的詞匯都可以形容自己的心情。
所以,鋼鐵企業對于“去產能”有著更深刻的認識。
榆鋼有關負責人表示,這就是大家一窩蜂上產能的后果,全國除了幾十萬噸高尖端產品外,幾乎所有產品都存在產能過剩情況。
|